一朝独误去 两岸共识来——论两岸国家认同的客观趋势
2020-09-18 23:38:19
  • 0
  • 0
  • 1

剑 凡


目 录

一 先要说清目标是什么

二 目标:实现两岸国家认同

三 国家认同一般理论

四 大陆和岛屿间国家认同一般规律

五 台湾岛国家认同特殊性

六 工业时代对台湾陆岛国家关系的影响

七 新中国发展对陆台国家关系的引力

八 “台独”认识论错在哪里

九 台独认识论发生的客观历史原因

十 两岸人民达成新国家认同的必然性



一   先要说清目标是什么

这些天,有学者围绕着台湾的“武统”问题展开争论。一派是绝对“武统”,而且是“急武”;另一派虽然也主张“武统”,但却要“缓武”;还有的,依然主张“和统”。

为什么会有分歧?原因在于学者们的目标不一致,或者说他们不大考虑解决问题的目标——中央要求拿出的“两制方案”[ 1979年以来,大陆学者对两岸国家认同问题缺乏研究。学院派基本是看故纸堆,时事派基本是听“讲话”。加上这些年又有人迷信金钱万能,结果至今也没有提出个能以理服人的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方案。而没有政治方案,“学者们”要么是认理不认力的“秀才”,要么是认力不认理的“兵”。其实,无力之理非真理,无理之力非真力。]。目标决定手段。目标一致了,手段就容易一致。目标不同,就如俗话说的“投鼠忌器”。“投鼠”作目标?还是“保器”作目标?回答不同,当然是各“投”各的。

什么是解决两岸问题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要解决两岸问题?

学者们恐怕都会说“就是统一”。

这个答案是错的。

为什么错呢?

因为统一不是为了统一而统一,而是为了统一后两岸的共同发展和强大[ 这里既不能忘记统一是为两岸共同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只为大陆发展服务的;也不能象“缓统论”和“和统论”那样,把“民族复兴”和“解决两岸问题”对立起来。]。

“统”是达到“一”的手段。目标不明,象曾经的“什么都可以谈”,结果只能是初心忘记,前功尽弃。


二     目标:实现两岸国家认同

两岸要实现统一,就要解决两岸间的——国家认异问题。所以,实现两岸国家认同就是目标。从这个高度看,就可以知道“武统”也是个教育手段,是促使那些国家认异的人转变认识的强制教育手段。

从国家认同的角度看,曾经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不过是对解决国家认异问题的搁置或回避。现在,这个搁置该结束了。这是因为:今天的台湾已经是个实现了文化“台独”和半政治“台独”的台湾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如果政治家还不能明确和正确的提出可实现性两岸国家认同方案,还不能阐明“民国”与两岸可实现性国家认同的逻辑的和历史的关系,还是简单地停留在“和平统一,无限延期”和“武力出场,两岸鼓掌”的水平,那就会使两岸间发生“亲者痛,仇者快”的大悲剧。

明确提出可实现性两岸国家认同(两岸一中)。这既是推进“和统”的必要政治前提[ 目前,再坚持“国家认异”的“九二共识”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现在要达到的是“一中同表”的国家认同。而不再是“一中各表”。],也是实施“武统”的必要政治前提。从大陆方面看,只提出反独的军事要求是不够的,还必须提出高于反独而可以达到促统的两岸国家认同主张,才能使反独军事行动也成为更积极促统的军事行动[ 准确地说,大陆对台军事行动的第一目标不是反独,而是促统。不是对台湾岛上人的,而是对大洋对岸人的行动。]。

在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革命和建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以提出正确的政治主张为先,从来都是以理服人为先,而不是以暴服人为先。

提出可实现性两岸国家认同是提出解决两岸矛盾政治纲领的前提。


三   国家认同一般理论


什么是国家认同?

网上说:国家认同 (National identity)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还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才能存在。这也就是说,国家认同包括国际的认同和国内的认同两个方面[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一词最早出现在1953年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的《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中。美国政治学家白鲁恂对国家认同做的定义是:国家认同是处于国家决策范围内的人们的态度取向。郑永年认为national identity就是民族国家认同,即人们对建立在自己的民族基础上的国家的认同。中国台湾学者江宜华则认为国家认同问题试图分析的是一个人如何决定其国家归属、如何看待国家归属与私人生活秩序的关系。也有学者将国家认同定义为"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理活动"。中国学者郑富兴将国家认同感定义为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佐斌指出国家认同是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郭艳提出,国家认同是一种主观意识和态度,表现为个人和国际两个层面。就个人而言,国家认同指的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这样的政治共同体,心理上承认自己具有该国一员的身份资格。贺金瑞的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

我们认为,国家认同不仅是从国民角度看待的问题,而是还包含了政府看国民、多数国民看少数国民的角度。]。

其实,从国民的角度看,国家认同的认同客体主要包括国家客体性和国家政府性。前者由国家地域、民族人口等构成;后者由国家权力机关活动、国家形象体系和国家法律制度等构成。从国家政府的角度看,国家认同包括国家认同设计、国家认同宣布、国家认同教育、国家认同实施和国家认同守卫(包括对内对外的)[ 在学术研究层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国家认同管理学。懂得国家认同管理理论,就可以知道国家认同是“理”(认同设计、宣布、教育)和“力”(实施、保卫)的结合(∩)。人民和谐利益出“理”,政府双能出“力”,世界正义∩权力规则出“势”,是为国家认同,是为“道”。]。国家认同在历史上一般源于前国家的氏族部落认同(近现代移民国家的一般不再来源氏族)。随着人类历史上的氏族部落间关系的发生和增多,两个以上氏族之间对共同生存地域的国家认同内容的认同构成了这些氏族部组成的国家的认同[ 由于现代的国家认同多以国民的民族归属为群体,故,下面我们将用“族际活动”来代表“国民活动”。]。

决定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有五个:地域占有状况、居民生产力(包括运输力)、族际历史传承性、政府管理力、国际权力体系。其中,地域占有状况、居民生产力、政府管理力比较容易理解;族际历史传承性则包含同族历史传承性、异族历史传承性(异族暴力融和性和利益融合性);国际权力体系是指外国对本国政府认同的承认或否定。

国家认同作为人类历史客观行为,是处在不断运动中的。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新国家认同取代旧国家认同的矛盾运动。这个运动具有基本规律:当新国家认同的暴力比旧国家认同的暴力强大时,当新国家认同的利益融合力大于旧国家认同利益融合力时,新国家认同就会取代旧国家认同。这个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表现出有差异的古代国家认同规律、近代(大航海时期到二战前)国家认同规律、当代(二战后)国家认同规律。从空间看,这些规律可以被分为大陆的、岛屿的和大陆与岛屿间的国家认同规律。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大陆与岛屿间的国家认同规律。

发现并运用大陆与岛屿间的国家认同规律是解决两岸国家认异问题的基本分析要求[ 为什么两岸会发生国家认异——前政权无国家全正义性。新政权无国家认同跨海实施力。外国(美国)对两岸国家认异影响力作用。国际权力体系(美国之外的外国及其组织)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四    大陆和岛屿间国家认同一般规律

[ 毛泽东说:“规律是在事物的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毛泽东《关于读书的建议》1959年1月)]

人类在世界上是生存在大陆上和岛屿上的(下面简称“大陆和岛屿”为:陆岛)。

世界的陆岛关系在人类国家历史阶段中,表现为陆岛国家关系。其大致可分两类:常规距离陆岛国家关系和超长距离陆岛国家关系。

常规距离陆岛国家关系指:岛屿与大陆陆地的最近距离小于500公里的陆岛国家关系。其形成一般都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陆岛的国家关系通常分为陆岛一国关系和陆岛两国关系[ “陆岛一国”指陆地和岛屿同为一个国家,“陆岛两国”指陆地是一个国家,岛屿是另外一个国家。]。

超长距离陆岛国家关系指:岛屿与归属国所在陆地之距离超过500公里的陆岛国家关系[ 一般来说,这些陆岛距离超过1000公里。在这方面,印度海军在1970年代提出了海洋“围栏”战略可参考。海岸线向外延伸300(后随着军舰续航力的增加划为500)公里内的海域划为完全控制区;300-600(后划为500-1000)公里内的海域是中等控制区;大于700(后划为1000)公里的是软控制区——包括印度洋剩余的所有部分。]。如格陵兰岛、法罗群岛与丹麦,夏威夷岛、关岛与美国、马尔维纳斯岛、维尔京群岛与英国等。这种陆岛国家关系一般没有经历古代阶段,而是在近现代阶段出现的,主要由先进工业国家以武力对弱小的、处在原始农渔业的、氏族部落社会的岛屿或无人居住岛屿进行强制性占领(包括所谓“购买”)或移民而形成的。其一般表现为陆岛一国关系(由于超长距离陆岛关系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国家关系上,在当代陆岛关系中都不占主流关系,所以,本文暂不对其进行研究)。

下表汇集了全球常规距离陆岛关系主要国家认同情况(见表1):

表1                   世界常规距离陆岛关系主要国家认同状况表                 单位:公里

序号   地区      岛屿名称     海峡名称        窄/宽     窄距排序          陆岛关系         陆国/民族          岛国/民族             备注

1        亚洲     日本岛        朝鲜海峡         67/180       9                   2国/2族          朝鲜/朝鲜族       日本/日本族

2                    台湾岛        台湾海峡       130/410      12                 1国/1族           中国/汉族等       中国/汉族等      暂存两个政权

3                    海南岛        琼州海峡        19/39          4                  1国/1族           中国/汉族等       中国/汉族等

4                   斯里兰卡岛  保克海峡        64/137        7                  2国/2族           印度/印度斯       斯里兰卡/僧

                                                                                                                             坦族等               伽罗族等            民族、宗教差距

5                   苏门答腊岛 马六甲海峡    65/370         8                  2国/2族          马来西亚/马来     印尼/爪哇族、

                                                                                                                             人                        巽他族

6                   新加坡岛     新加坡海峡    5/37             2                  2国/2族           印尼/爪哇族、     新加坡/华人

                                                                                                                              巽他族                                           柔佛海峡1.2/4.8

7                   库页岛         鞑靼海峡       7/342            3                  1国/1族            俄罗斯/俄罗斯     俄罗斯/俄移        宗谷海峡最窄42

8                   塞浦路斯岛 地中海          40/96             6                   4国/多族          希腊/土耳其/       塞浦路斯/希腊

                                                                                                                                叙利亚                土耳其族                40土/96叙

9       欧洲     不列颠岛    英吉利海峡  34/240            5                   2国/2族            法国/法兰西人等 英国/英格兰人等

10                 科西嘉岛    科西嘉海峡 180/180         13                  1国/2族            法国/法兰西人       法国/科西嘉人        法国购买

11                 西西里岛    墨西拿海峡    3.2/16            1                   1国/1族           意大利/意大利族    意大利/意大利族     海峡超窄

12     美洲     古巴岛     佛罗里达海峡   80/240          10                 2国/多族         美国/白、黑           古巴/白黑混血人      古为西语     

                     巴芬岛      哈得孙海峡      80/240          10                1国/白移           加拿大/白移          加拿大/白移              殖民开发

14     非洲    马达加斯    莫桑比克海峡 386/960         14                 2国/2族           莫桑比克/马库阿、马达加斯加/梅里

                    加岛                                                                                                     聪加人                   纳人贝奇米萨拉人                                

15     澳洲   塔斯马尼亚岛 巴斯海峡     128/240          11                 1国/白移         澳大利亚/白移          澳大利亚/白移         殖民开发

16      说明     (1)“白移”:白人移民。

                       (2)柔佛海峡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开。本表将新加坡海峡作为新加坡的“陆岛距离”。

                      (3)崇祯八年(1635),给事中何楷陈靖海之策,言“自袁进、李忠…郑芝龙…相继为乱,海上岁无宁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台湾在澎湖岛外,距漳、泉止两日夜程,地广面腴…其地,北自鸡笼,南至浪峤,可一千余里…水道,顺风,自鸡笼淡水至福州港口。五更可达。自台湾港至澎湖屿,四更可达。自澎湖至金门,七更可达。东北至日本,七十更可达。南至吕松,六十更可达。盖海道不可以里计,舟人分一昼夜为十更,故以更计道里云。”

                     (4)远距陆岛还有安达曼群岛[ 安达曼群岛是孟加拉湾与缅甸海之间、十度海峡之北的一组岛屿,位于印度和缅甸之间的古代贸易路线上,距离印度大陆800公里,距离缅甸海岸约300公里。属于远距陆岛关系。群岛原居民为矮黑人。安达曼群岛的语言尼科巴语是南亚语系里非常独特的语言,和亚洲大陆的语言没有同源关系。群岛长期处于原始状态,1789年被英国占领,为流放英属印度各族政治犯的场所,以后有不少大陆人迁入。群岛上的第一个欧洲人聚落在位于南安达曼岛东海岸的布莱尔港。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该岛主权。]、马尔代夫群岛等类型[ 马尔代夫群岛属于超远距陆岛岛屿,位于印度洋赤道带,距印度南部约600公里,距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公里。群岛由分布在9万平方公里海域内的1192个珊瑚岛组成。 陆地面积298平方公里,约200个岛有人居住。公元前5世纪,雅利安人来马尔代夫定居,佛教文化随之传入。1116年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苏丹国建立。15世纪中叶,印度的坎瑙努拉王公曾控制马尔代夫。 15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开始入侵。1513年,葡萄牙殖民者在马累驻军筑垒。1518年马尔代夫人民一举消灭葡萄牙驻军,1552年再次击退殖民者的进攻。 1558年始,葡萄牙对其实行殖民统治。1573年马尔代夫人民光复祖国并成立了苏丹国。1645年,在锡兰岛的荷兰殖民者宣布马尔代夫属于其势力范围。1752年,印度入侵马尔代夫,次年法国以调停战争为由入侵马尔代夫。 18世纪荷兰入侵,1796年英国将荷兰人赶出。1887年,马尔代夫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34年,英国承认马尔代夫独立。2016年,马尔代夫宣布脱离英联邦。]。为论述简洁,本表不列入。

从表中可以得出至少如下结论:

(1)结论一:如用“三三”划分法可将表中的15个岛屿与相邻陆地最近距离排序得出:

近距陆岛=最窄≤40公里[ 按古代早期风帆航海技术约半日可以到达。],共5个(西西里岛、新加坡岛、库页岛、海南岛、不列颠岛),其中,陆岛一国3 个(占比60%,西西里岛、库页岛、海南岛,皆为陆岛一族),陆岛二国2个(占比40%,新加坡岛、不列颠岛,皆为陆岛二族)。

中距陆岛=最窄≦80(或100)公里,共6个(塞浦路斯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日本岛、古巴岛、巴芬岛),其中,一国1个(占比17%,巴芬岛,同族),二国5个(占比83%,皆为陆岛二族)。

远距陆岛=最窄>100公里,共4个(塔斯马尼亚岛、台湾岛、科西嘉岛、马达加斯加岛),其中,一国3个(占比75%,台湾岛、科西嘉岛、塔斯马尼亚岛),二国1个(占比75%,马达加斯加岛,为陆岛二族)。

在15个国家中,陆岛一国的7个,占总数的47%,7个陆岛一国全部为陆岛一族,而且,其中。近距陆岛3个,中距陆岛1个,远距陆岛3个。陆岛二国的8个,占总数的53%,8个陆岛二国全部为陆岛二族,其中。近距陆岛2个,中距陆岛5个,远距陆岛1个。在陆岛国家关系中,陆岛是否为同一民族,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如果再从陆岛一国的7个岛屿看,这7个岛可分为三类:一类与中国有关(台湾岛、海南岛、库页岛[ 库页岛,西隔鞑靼海峡与东亚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相邻,现为俄罗斯联邦最大岛屿,面积约76400km²。 冰河期的库页岛与大陆相连。岛上发现距今三四千年的人类生活遗迹。遗迹的人种和文化与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的类似。岛上原住民以阿伊努族和尼夫赫族为代表的古亚细亚人,及以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为代表的通古斯人,主要靠鱼猎为生。

史书记载至少在晋代,中国中原地区已知库页岛。隋朝对包括库页岛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开始管辖。唐朝建立后,黑龙江下游地区的栗末靺鞨、黑水靺鞨(包括居住在库页岛上的郡利、窟说和莫曳皆等部)等部族都先后归服。开元13年(725年)唐朝设置黑水军,继而设黑水都督府。 12世纪,库页岛受金朝管辖。 1263年至1308年元朝连年对库页岛用兵,最终招抚了当地部族。 明朝政府在亨滚河口(今阿姆贡河口) 对岸的特林地方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辖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其中包括库页岛。1412年,明朝在库页岛设卫所,先后10次派太监亦失哈出巡奴尔干地方,并在特林建永宁寺,树《敕修永宁寺碑记》 和 《重建永宁寺碑记》 石碑。1616年后,库页岛被努尔哈赤的后金管辖。清朝建立后,库页岛在1715年以前归宁古塔副都统管理,后归三姓副都统管辖。

1689年(清康熙28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当中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为中国领土。1710年,康熙皇帝派遣第二支由满人组成的测量队在库页岛上竖立了刻有满语碑文的石碑和木碑。 17世纪至19世纪,库页岛上的阿伊努族、费雅喀族和赫哲族,一直派出纳贡代表团到清政府设在黑龙江边的行署交纳贡赋,一些首领远行至宁古塔和吉林。根据清政府管辖库页岛的官方档案,至少到“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五日”,库页岛仍处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下。

 1858年和1860年,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余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割让给沙俄,自此库页岛彻底脱离了中国。但有据可查的库页岛最后一次贡貂皮的时间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1905年9月,俄国在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和约》中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地区割让给日本。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岛被日本统治。1945年,苏联收回库页岛全境。]),3个,占43%;另一类与“白移”(白人移民)有关(巴芬岛、塔斯马尼亚岛),2个,占28.5%;还有一类与地中海有关(科西嘉岛、西西里岛),2个,占28.5%。这种情况表明: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陆岛一族都是陆岛一国的主要原因。在远距陆岛国家关系中,陆岛一族(可称为陆岛同族性)几乎是陆岛一国的唯一原因。这种情况还表明:陆岛关系也受各陆岛居民的航海技术水平影响[ 网上有文:“三国时期的战船一般是25千米,几乎都是利用风来运行。例如15世纪最大的郑和下西洋的船,时速最快(趁风力)可达40千米。”]。古代早期(1500年前)的近距航海技术决定了近距陆岛居民的联系出现;古代中期(1000年左右)的中距航海技术决定了中距陆岛居民的联系出现[ 麻逸是中国宋元时代史籍对菲律宾民都洛岛(或兼指吕宋岛的一部分)的称呼,意为黑人的国土。12世纪时,麻逸是个千余户的居民点,由首领统治,采取巴朗圭(村社)联盟的社会组织形式。麻逸国山势平缓,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制盐、酿酒、织布等手工业也很发达。麻逸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历史悠久 。麻逸船最早于982年(中国宋太平兴国七年)载货到广州贸易。麻逸居民以土产黄蜡、珍珠、槟榔等交换中国瓷器和铁器。到明代,中国史籍中一般未再提及麻逸,但中国船只仍经常到民都洛岛贸易。];古代晚期(500年左右)的远距航海(也称大航海)技术决定了远距陆岛以居民的联系出现。每次航海技术进步都带来了陆岛间移民的大量发生,从而使同族性陆岛的距离呈现加大的趋势。

(2)结论二:在远距离航海技术出现前,世界的“陆岛一国”一般只存在于近距陆岛环境中。这是因为随着陆岛距离的加长,受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制,陆岛居民的民族差异很难通过相互移居(主要是陆向岛的)进行融合,所以,“陆岛二国”具有普遍性(占10个中、远距陆岛国家的80%)[ 琉球群岛的琉球王国即是一个典型案例。由于琉球岛距离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九州的距离都在500公里以上(距中国大陆约630公里,距台湾岛约580公里,距日本九州岛约530公里),所以,其在古代一直可以独立成为一国。而随着航海能力的提高,这种情况开始改变。1372年,琉球诸国成为中国明朝的藩属国。明亡后,1609年,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逼迫琉球向日本进贡。琉球王国形成“两属”状态。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册封,开始使用清朝年号,向清朝纳贡。 1872年,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日本削琉球国号,设“琉球藩”。1875年,日本强令琉球王国停止对清政府的朝贡,改用日本年号。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

(3)结论三:远距离航海技术出现后,陆岛居民移居明显增多,由此,远距离陆岛一国开始产生,在3个远距陆岛中,有2个(塔斯马尼亚岛、科西嘉岛)是这时期形成的“一国”。占远距陆岛一国的66%[ 有台湾学者把台湾岛历史限于400年的观点就反映了这个情况。而实际上台湾岛的一国形成是在“中航海技术”时期,远早于400年的“大航海技术”。]。

(4)结论四:超远距离航海技术(蒸汽船)出现后,先发工业国家则使远距陆岛也能保持一国了(超长距离陆岛一国化全部为发达国家)。

(5)结论五:同族性是决定陆岛国家归属关系的第一因素。这一点不仅在古代航海技术基础上的近距陆岛国家关系中存在,而且在现代超远距陆岛国家关系中

(6)结论六:工业化水平越高,“陆岛二国”的比例越小,即陆岛同族性与陆岛距离(自然要素)的相关性越小,与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人为要素)关系越大,且呈正相关关系。即使是由原住民与移民构成的超远距的二族陆岛也可以在“白移”增大的条件下,以“陆岛混族一国”出现了(如夏威夷岛[ 夏威夷群岛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1778年后欧、亚移民陆续移来。1795年建夏威夷王国。1898年被美国吞并。1900年归属美国。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今居民以欧、美白人和日本人居多,其次是混血种人、菲律宾人和华人。])。


五   台湾岛国家认同特殊性

[ “我们观察事物,首先就要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

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去看问题。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

了解了陆岛间的国家认同一般规律,那么,台湾岛的陆岛关系符合一般规律吗?

好。现在就来看台湾岛的陆岛关系。

首先,根据前面对陆岛距离类型划分的标准可以知道,台湾岛应该属于远距陆岛[ 其陆岛间的海峡宽度仅次于马达加斯加岛。]。

其次,用“发展中国家的‘陆岛一国’一般只存在于近距陆岛”和“远距陆岛一国一般发生在近现代发达国家”的规律看,台湾岛具有明显的“反规律性”——台湾岛不但是一个古代远距陆岛一国,而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古代远距陆岛一国[ 台湾岛是在古代中期航海技术基础上与大陆形成了一国关系的远距陆岛。而不是一个等到近代——远(大)航海技术出现后才与大陆形成一国关系的远距陆岛(相比之下,几乎所有的中距陆岛都没有在古代形成一国关系)。台湾从来没有因为自身原因而与大陆形成“陆岛二国”。对这个事实,即使是“台独”教科书也不得不承认。]。

既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陆岛关系普遍性,又不同于发达国家陆岛关系普遍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有二:一个是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水平比较领先于世界其它地区。另一个是台湾岛的主要人口在古代中期就与大陆人口形成了“同族性”。这也就是说,大陆对台湾岛的规模化移民要早于或不晚于世界其它远距陆岛间的规模移民(相比而言,南岛语系族群对台湾岛的移民规模要小)[ 考古学家考证起初台湾岛与大陆相连,之后分离。经过第四纪几次海进和海退,古人类从大陆和东南亚等陆续浅渡至台湾岛。台湾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与中国福建的新石器文物关系密切。早期台湾居民包括尼格利佗种的矮黑人,浪桥人,南亚蒙古人等。一部分由大陆东南沿海直接渡过海峡到台湾的,成为泰雅、赛亚、布农等族的祖先;另一部分从菲律宾群岛及印度尼西亚各岛屿及中南半岛迁来的,属马来人种,归东南亚南岛语族(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系之一,台湾是其分布的最北端),包括鲁凯、雅美、阿美、卑南等族。现被称为高山族的主要是居住在山地的移入民族的后裔。

在三国东吴大将卫温,诸葛直到达台湾前(《三国志》载“夷洲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风流至亶洲者”。后经大量学者考证,夷洲即台湾),台湾岛上族群主要以烧垦农耕兼渔猎、采集等。还不知道犁耙锄斧。 卫温,诸葛直在台湾停留一年多,在台湾传授了农业技术和工具,建立了东吴对台湾一定地区的管辖。返回建业时,带归数千土著兵卒。]。从西周开始,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加和两岸经济社会活动的扩展,到宋代,大陆已经对台湾岛确立管辖[ 《台湾早期史纲》(方豪著 1994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社)第四篇的题目为“宋代澎湖的开辟和中国主权的建立” ]。到元朝以后,台湾的汉族移民为大陆对台湾岛的持续管辖提供了主体民族人口基础[ 明朝末期,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大陆人口对台湾的移民大量增加。到郑氏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约为12万。台湾学者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嘉庆十六年(1811),全台汉人口1,944,737。光绪十九年(1893),台湾建省后三府十一县三厅一州的人口数共计2,545,731。《台湾府志》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大陆汉族人民大量移民台湾岛,使台湾岛完成了从古代原始孤立岛屿向移民农商的陆连岛屿的转变。"]。

显然,与大陆在大航海技术出现前就形成的,在全球唯一的、远距陆岛同民族、同文字、同信仰的同族性使台湾岛在海峡宽度远远宽于其它12个海峡宽度数倍的情况下[ 这个同族性与发达国家远距陆岛的民族同为“白移”的“同族性”所产生的、决定“陆岛一国”的作用是相同的。],不仅与大陆建立并保持了千年以上的“陆岛一文”和民间一体化,而且也使大陆的历代政府管辖与岛上的政府管辖保持了一国化[ 在近现代领土、国界概念出现之前,中国人采用的是“天下”概念来确定权力边界。所以,准确的说,台湾岛和大陆在开始是处在“陆岛同天”的关系之中的。即大陆和台湾岛都处在一种以“天下”概念为民族地理划分的关系中。这种关系并不象现代国家关系表现的具有排斥的绝对性。正如北美印第安人和第一批移民之间,在英国人宣布建立北美殖民管辖权之前,移民和印第安人之间并没有按“国家关系”建立的相互排斥性。],决定了台湾与大陆成为世界古代时期的唯一的陆岛一国关系。


六   工业时代对台湾陆岛国家关系的影响

台湾陆岛国家关系虽然具有历史特殊性,但是,作为陆岛一族的远距一国陆岛,台湾岛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必然会受到世界近现代陆岛国家认同规律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自进入近代以来,台湾陆岛国家关系受到了两个“引力”的影响。

一个是农业社会的传统的同族一国的“引力”,另一个是来自先发工业国家的超远距异族国家的新“引力”。正如宇宙引力会使光发生变形一样,在新“引力”的作用下,台湾岛与大陆的一国关系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

17世纪以来,陆台同族一国关系主要受到了荷兰、西班牙贸易殖民主义、先发工业国——日本帝国主义、超级霸权主义美国的三次异族国家的引力影响[ 由于台湾岛正在东亚贸易航线上,所以,远距航海技术出现后,它就必然成为西方列强侵占的首先目标。荷、西、英、美、法等国都曾侵略台湾。]。

第一次影响发生时,由于当时的中国明朝已经处于腐败衰落阶段[ 明朝早年疆域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1405年永乐大帝更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其舰队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而到了1604年,无锡东林书院党人兴起,明朝进入"东林党争",绵延数十年。由于明末政治腐败,官僚豪绅横行乡里,人民生活陷入绝境,被迫起义队伍多至百余支。崇祯元年(1628年),高迎祥率众起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朝。张献忠则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农民起义导致的“政权大内战”和满清入主中原的“民族大内战”使得明朝无力扫除荷兰西班牙人对台湾岛的一时统治。但是,由于第一次影响发生时,世界还基本处于古代,中国与西方殖民主义者还没有生产力水平和军事技术代差。所以,具有距离近、国力大的中国在意识到要对西方殖民者进行反击后,其会比较容易地打退西方殖民者。这一点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可以得到证明(由于在第一次影响后,大陆和台湾岛的一国关系得到了完全的恢复,所以,在下文中对这次影响的后果忽略不计)。

第二次影响发生时(中日甲午战争),由于当时的中国不但在工业化水平上无法与日本对抗,而且还处于自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满汉民族矛盾激化期[ 甲午战争后17年,满清政权就被汉族革命推翻了。]。结果,台湾岛被迫成为与超远距离的日本成为“‘陆’岛二族一国”(这里的“陆”指日本本土,不是指中国大陆)[ 从日本九州算起,台湾岛和其相距1000公里以上。从被日本吞并的琉球南岛算起,其间距离也在580公里以上。这两个距离都大大超过台湾海峡的最宽距离。这里按台湾岛到日本本土的距离计算。这是因为琉球群岛也是在该历史时期被日本吞并的,因而不能作为“陆岛距离”中的“陆”。]。显然,异族国家引力这次对中国大陆与台湾岛的关系造成了长达50年的国家认同改变[ 正是因为没有外国能帮助中国光复库页岛,所以,库页岛并没有像台湾岛一样被中国光复,而是被苏联“光复”了。]。

这个事实表明:在工业化时代,农业社会的同族性“引力”已经不能抵抗工业社会的异族“引力”了。这个客观性使得中国在自身不具备工业化实力的情况下,只能借助其他(美苏)工业国的支持而对日本形成压倒性“共同引力”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对台湾岛的光复[ 如果不是有美苏“引力”的加入,中国自己很难使台湾岛在1945年恢复陆岛同族一国。]。正是由于中国在1945年对台湾岛恢复同族一国是依赖“外部引力”的,所以,当“外部引力”的立场发生改变时,台湾岛的光复也就必然会被打折扣。

第三次影响发生时(1950年),由于中国依然是农业国,同时,还处于自身阶级大对立的国共陆岛内战中。结果,台湾岛就在具有第一工业实力的美国的“引力”下成了美国的“盟国”。这个“盟国”关系虽然在“国家”形式上不同于1895年后的日台“‘陆’岛二族一国”,但是,美军驻台(29年)是具有一定的实现“‘陆’岛二族一国”的军事控制性的。1979年后,尽管美军撤出了台湾岛,但是,美国对台湾岛的军事干预威胁一直没有解决,因而两岸长时期没有能解决国家认同问题。

从1895年到2020年的125年里,陆岛之间有50年(占该时段的40%)处在国家认异中;有70年(占该时段的56%)处在半认同半认异中;只有5年(仅占该时段的4%)处在国家认同中(还是不独立自主的国家认同[ 在这5年的认同期里,美英苏的军舰是任意在中国设立基地的,是任意在中国领海内,甚至是内河上游弋的。故我们称这个认同期是不独立国家认同期。])。在这段时间中,外国军事“引力”直接决定陆台国家认同关系的时间为79年(占该时段的58%)。

在这样的历史基础上,中国大陆和台湾岛能实现新国家认同吗?换句话说,在台湾岛上已经成气候的“台独认同”能不能被取代呢?

能!


七   新中国发展对陆台国家关系的引力

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能实现新国家认同。论据主要基于前面已经阐明的陆岛国家认同一般规律和工业时代陆岛国家认同规律,也基于前面阐明的台湾岛特殊性。这里,我们主要看的是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对陆台国家关系的影响。

我们说,工业时代的陆岛国家关系是受国家间实力(包括军事力)的“引力”大小决定的。在这方面,1982年的马耳维纳斯群岛归属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所以,如果现在中国大陆的“引力”还是小于美国的,那么,两岸国家关系的走向就还会以美国的“引力”为主导;如果中国大陆的“引力”大于了美国,那么,毫无疑问,两岸国家关系的走向就必然会以中国大陆的“引力”为主导。现在的“引力”对比如何呢?

先看美国。从全球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对全球的“引力”在技术层面获得新的发展[ 本世纪初,美军提出的“一小时打遍全球”战略。]。但是在战略层面却开始转向下坡[ 美国的 “衰落 ”不会是一个对新大国失败的过程,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目前,是这个衰落的开始阶段。美国对世界的控制依然是综合性的,其在北约、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依然具有较大的话语权。特别是在军事上其有60个签约的同盟国。中国周边的大多数国家都与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其主要表现为:(1)随着以离岸资本、金融高投机资本、网络资本为主体的超国资本的“全球化”和“无义务化”的发展,美国的国家“引力”正在被新的超国资本“引力”所分散(超国资本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性高于传统资本)。(2)随着新兴国家和欧盟的发展及俄罗斯的“复元”,美国在国际货币地位上受到一定的挤出,在地缘势力上也受到一定削弱(中国的一带一路和印度的“季风计划”[ 除“季风计划”外, 印度还提出了“香料之路”“棉花之路”“佛教之路”, 均是通过一些历史文化符号, 把印度与周边地区串联起来, 形成与“一带一路”不同维度的互联互通计划, 与“一带一路”开展战略竞争。印度推出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 (IORA)。与日本推出“亚非增长走廊”。])。(3)美国发动战争的频率正在下降。据统计,1798-1993年,美国军事对外行动234次,年均1.2次;冷战期间(1946-1991)有125次,年均2.8次(行动最强期);1992年以来对外出兵54余次,年均1.9次,其中强力军事干预10次(年均0.35次)[ 有1991年海湾战争、1992年干涉索马里、1994年入侵海地、1998年入侵苏丹和轰炸伊拉克、1999入侵南联盟、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战争、2013年叙利亚战争。]。2010年后大规模军事行动仅仅2次[ 指2011年利比亚战争、2013年叙利亚战争。],年均0.2次。战争频率的下降说明了美国的军事“引力”已经开始直接面对“大家伙”或是大家伙的近邻(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这使得现有的军事“引力”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不足。上述三点在对台湾的“引力”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和实质性的下降。

再看中国大陆,2012年以来,中国大陆明确提出要在二个百年时期,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战略。而事实上,70年的发展,使中国对外发出的“引力”稳步增强。这也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实力总量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可以对世界增长和周边国家的增长发生“引力”的水平。其中,菲律宾对南海的态度改变就间接证明了这个“引力”的存在。(2)在国际政治空间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空间的影响正在达到空前的高度,提出的海外地缘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正在逐步的实现。(3)在军事上已经具有了对远距陆岛的军事控制力。2013年11月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表明中国海空军和火箭军的远海控制力已经扩大到离岸500公里区域[ 2013年11月中国宣布东海防空识别区。2020年7月1日,中国海军宣布在西沙群岛海域进行军事演习。7月4日美国海军“里根号”与“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金融南中国海进行演习。“尼米兹”号打击群指挥官、海军少将詹姆斯·柯克表示“他们看到了我们,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我们作业的水域太拥挤了”。]。

两相对照可知,与1979年和1996年相比,除了在教育文化与科技上的不及,目前,无论是在国际经济方、国际政治,还是在远距陆岛的军事控制上,大陆对台湾岛的“引力”都已经达到了可以与美国“引力”持平的水准。这主要表现在: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引力已经接近美国的引力(台陆贸易为顺差,台美贸易为逆差);大陆对台湾政治的影响已经与美国的影响相当[ 2020蔡英文连任就是中国香港事件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不是美国选择起了决定性作用。];大陆对台湾的军事打击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对台湾的军事保护能力[ 现在解放军、台军和美军的关系正如823炮战中的解放军、蒋军和美舰的关系。]。这也就是说一旦大陆对台湾采取“炮战”型军事行动,美国对台的所谓“军事保护行动”将无法维持台湾现政权不挨打。当然,在教育文化与科技上大陆的“引力”还欠缺明显。而这正是大陆尚需花费时日追赶的[ 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度和前苏联在“冷战”中的失败看,增加这个“文化引力”正是大陆的“急所”。]。

中国已经具有在台湾岛海域抵消美国对台“引力”的基本能力。这一点并不因为台湾岛上有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将“中美整体实力对比”与“中美对台引力对比”两个概念相混淆而改变[ 在中美整体实力对比上,中国是差的很远。但是,在中美对台引力对比上,与1950、1979、1996年的相比,今天的中国无疑是有质的飞跃。由于简单地把陆台问题等同于中美问题,所以,有些人(包括大陆学者)分不清这两个问题的关系。在台湾,就有了只要“美国在,台湾必独立”的意识,就会发生铤而走险的冒险主义;在大陆,就产生了“先复兴,后统台”和“拉拢美国遏制台独”的消极主义。结果是:大陆越消极,台独越积极。美国一摆手,两岸往回走。]。


八   “台独”认识论错在哪里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陆岛一族都是陆岛一国的主要原因。在远距陆岛国家关系中,陆岛一族(可称为陆岛同族性)几乎是陆岛一国的唯一原因。”

这个规律在今天的台湾岛还起不起作用呢?

起的。

为什么呢?

因为两岸的长期分离并没有改变陆岛一族的事实。这一点也不因为“台独”的“逻辑”而改变。这也就是说,“台独”在认识论上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因为他们自认两岸陆岛一族已经不存在了。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

第一步,李登辉等人由于自己具有异族性和一定的文化亲异族性[ 所谓的异族性和文化亲异性是指一般由混血、青少年时期接受异族教育、家庭或工作享受优于本民族人的异族待遇等形成的对本民族及其文化的一定否定认知。比如日名为岩里政男的李登辉。其1923年生于日占台湾时期的台湾台北县三芝乡,祖籍福建永定。求学于台北高等学校文科(班上只有四位中国学生)。次年,李未毕业便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求学。因日本不准殖民地的学生攻读法政科系,其不得不选择农业经济。1942年,日本文科大学生被征兵。1944年,李登辉在短暂回台受训后,再度编回日本千叶市千叶高射炮部队做见习士官直到日本战败。1946年,李登辉返台,进入台湾大学农经系继续学业。1990年及1996年先后当选第八任、第九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任内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2000年因选举失利卸任并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所以,他们就“天然地”不承认陆岛一族,而编造了一个词,叫“台湾民族”。

第二步,李登辉等人用“台湾民族”对陆岛一族进行切割,将陆岛一族的岛上民族共识改为“陆岛二族”。

第三步,李登辉等人在“陆岛二族”基础上,再对陆岛一国的历史和地理进行切割,将从没有被划为独立国家的台湾岛描述成有“独立国家历史”和“地理领土边界”的“陆岛二史二土(领土)”[ 在台湾的“两蒋”时代,台湾史研究在台湾为“险学”,少人问津。“两蒋”后,由于“台独”的推动,台湾史研究逐渐成为“显学”。1994年台湾“教育部”公布新大学法,在中国史、世界史以外增加了台湾史。有人统计,十多年里,台湾各大学有关史学的硕士、博士论文中,有70%的论文涉及台湾史。目前,台湾学者主要观点是“台湾历史400年”。

台湾史要不要研究?当然要。1918年,台湾爱国志士连横(雅堂)愤于日本统治当局毁弃台湾历史文献、泯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倾注多年精力,依中国传统史书体例,就撰成台湾第一部通史——《台湾通史》。]。

第四步,李登辉等人在“陆岛二史二土”的基础上,再对陆岛一国政府进行切割,形成“陆岛二国政府”。

显然,这里的“陆台二族→陆岛二史二土→陆岛二国”的“逻辑”看起来很“完美”。一切都那么“符合历史事实”,台湾的许多学者和青年就是按照这个“逻辑”而认可“台独”的[ 除去李登辉的逻辑之外,“台独”的论据主要还有五个:(1)台湾人来源于南岛语族。(2)台湾只有400年的“国属”历史,而且都是“外来政权”,“国属”以前的台湾岛就是台湾人自己的。(3)台湾在历史上与东亚国家经贸关系大,与大陆经贸关系小。(4)台湾文化属于海洋文化,与大陆的大陆文化不同。(5)二战后的“旧金山和约”决定了“台湾地位未定”。

这五个“论据”全部是对历史事实的以偏概全、以误当正。事实是:

第一,台湾人口的少部分人来源于南岛语族,大部分人口来源于汉族。

第二,台湾的“国属”历史远不是400年,而是随大陆国家形态形成而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加而逐渐形成的。三国时代吴国卫温、诸葛直到台湾就是与诸葛亮南征性质一样的使台湾发生“国属”的行为。

第三,在古代航海技术时期,近、中距航海技术决定了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关系远远大于其与所谓“东亚”的经贸(《三国志》载“夷洲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即使到了西方人主导的近代航海技术时代,与大陆的经贸也依然占据着台湾贸易的重要地位。

第四,“台湾文化属于海洋文化”这只是一方面。而且所谓“海洋文化”也是变化的概念。在古代航海技术时期,所谓的“海洋文化”就是捕鱼文化,其和农耕、游牧文化没有本质差别,都是“靠天吃饭”。而将贸易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内容,这也不具有独特性,而且,其发生也远远落后于陆地贸易。况且,大陆本身就是亦陆亦海文化,你这个“海洋文化”就能离开陆地文化吗?如果能离开,西方的海洋强国还要殖民地干嘛?所以,以“属于海洋文化”来作“独立”的论据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第五,“旧金山和约”本来就是一个美国将代表最大战争受害国的中国新政府和“国民政府”均排斥在外,签订的国际合约。其对中国的所有约定都是无效和非法的。理由如下:

首先,其违反了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的约定。

其次,该条约并没有得到参与会议的国家的一致同意。参加合约谈判的苏联、波兰和捷克三国拒绝签字,与会的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

再次,中国新政府郑重声明,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国政府认为《旧金山和约》是非法的、无效的,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又次,民国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和约》第四条指出"1941年12月9日之前中国和日本间签署的条约,协约及协定均作废失效。”此条表明,在1941年之前签订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作废,中国向日本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行为无效。再加之中国在马关条约之前毋庸置疑地拥有对台湾主权(《中日和约》”照会第一号已宣布,只要是“中华民国”有效统治的区域,都视为“中华民国”领土。照会的国际法效力与原条约相同)。

事实上,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代表中国,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规定,自大陆派代表到台湾台北接收台湾归还中国,并即向世界宣布台湾已归还中国,是为中华民国(中国)领土,并名为中华民国﹝中国)台湾省。面对这个事实,“民国”又怎能在1952年的所谓“中日和约”中说,1945年已归还中国的台湾,只是归还给领土只有台澎金马的的“民国”呢?

1972年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了《中日建交联合公报》,同时日本与台湾当局断交,日本外相单方面宣布民国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和约》失效。由此,中日对台湾岛的法律关系即正式依据《中日建交公报》确认: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了解并尊重”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亦即承认《开罗宣言》之实施。

这样,无论是从现仍在台湾的“民国”角度看,还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角度看,台湾主权都“已定”而属于中国,而不是什么“未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华民国所有主权的继承人。这个法理关系不过是因为“民国”尚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中国境内完全取代而使台湾主权依然表现在“民国”所有的现象所掩盖。]。

不过,有一点可惜,就是这个“逻辑”的原点——所谓“台湾民族”不大符合“民族”的定义,也不大符合台湾的真实情况。

从人类学看,“民族”是有共同约定含义的。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用法(即“国族”)指构成一个国家内的各民族。其以独立国家的明确国籍人口为主体。如“中华民族”“美利坚民族”。狭义的用法指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祖系、共同生活、共同生理特征的人群。其核心构成因素是共同语言、共同祖系、共同生理特征。共同地域只是因素之一[ 网络的解释: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国族:国族是以政治目的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国族概念有中华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而从事实看,“台湾民族”是一个既不符合广义的“国族”定义,也不符合狭义的民族定义的人为概念。不错,台湾岛上确实有南岛语系族群居民[ 有资料显示:台湾现人口中约2%是高山族原住民(2008年人口为494107人)。],有来自越南、菲律宾等的“新住民”[ 台湾当局一贯以1945年光复为分界,将之前已在台湾的族群称为台湾本省人,占台湾人口的85%;将1945年后陆续从中国大陆随“国府迁台”移民至台湾的称为外省人。目前,这部分人口占台湾人口的14%(实际上,1950年后,91万外省人与本省人是大量通婚的)。新住民指随着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化发展,自1990年代开始移居台湾的大陆及港澳配偶、外籍配偶和外籍劳工。台湾现有30余万名大陆及港澳配偶、10万余名外籍配偶以及30万名外籍劳工,据台湾当局资料:2016年台湾就读“国中小”的新住民子女人数为207733人占统计学生人数比例为10.59%,比20年前(1994年)的比例(2.17%)提高了4.9倍。],甚至有个别的日人后裔[ 比如有人传说的李**。其实,根据台湾多个官方资料,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即实施了严格的在台日本居民(日侨)全部遣返政策,尤其是在“二二八事件”后,连原本留下来协助台湾工作的7000多名日本农业、科技人才也被加速遣返。据已知统计材料,至1947年4月,有345,925在台日本人被遣返。根据日本厚生省“终战”资料统计,从1946年3月开始,总计自台湾遣返(“引扬”)约48万人,其中军人、军属约16万人,一般国民约32万人。这个人数几乎包括了当年在台湾的日本人全部。另,日据时期日本人极度歧视台湾人,不屑与台湾人通婚。故日据50年期间,日台通婚极少。所以,说光复后有约30万在台日本人转为台籍,经过三代七十多年繁衍,人数超过百万的说法纯粹是因为台湾官方与民间的倾日、媚日,甚至“皇民化台独”被唤醒有关。]。但问题是,这些人群的存在并不能改变汉族人口占台湾人口95%以上的民族结构——这个人口结构不支持所谓的“台湾民族”的成立。这是因为:

从广义的民族(“国族”)定义看,台湾从来没有独立以国家出现过。且不用说台湾人口(包括台湾岛上的汉族人口、高山族人口、外来新住民人口)现在被国际公认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成民族,而以中国国族(中华民族)存在的事实。就是从所谓的“民国”看,1945年至今,台湾当局的“政权”一直是“民国”,而不是什么“台湾国”。由此可知,“台湾民族”这个概念是根本没有“国家民族”的现时和历史事实支持的概念。

从狭义的民族定义看,这个概念既不符合台湾绝大多数人口是汉民族的事实。也不符合台湾的语言文字都是汉民族语言文字,而不是什么“台湾民族语言文字”的事实[ 有人论证“台湾文化是海洋文化,汉族文化是农耕文化,所以台湾人不是汉族”。这种观点忘记了人类生产技术是发展的(台湾当今的电子通讯、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农业种植等是不是也属于陆地文化呢)。忘记了汉族本来就是陆海文化兼有的民族。忘记了台湾的高山族并不是依赖海洋渔业而是长期依赖种植业、狩猎而生存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印度文化的演变。印度作为一个居于半岛的四大文明古国,在13世纪前,堪称是海上强国。曾经控制了印度洋上的大部分水域(但仍然是直到15世纪中叶,才控制了600公里之外的马尔代夫 )。后来,随着西北陆地外族的压力,其忽略了海洋而只关注西北陆地。结果在近代被西方殖民统治近200年。]。

一个既不符合学术规范,也没有国内外现时和历史事实支持的概念,只能是一个虚假的、想象的概念,是一个假“民族”概念。

失之毫缪,差之千里。

用假“民族”概念作基础,编写出的只能是假“国史”,划出的只能假“国土”,建立的只能是“假国家政府”。以为靠这个“四假”,就可以去掉真民族、真国史、真领土和真国家政府,就可以凝聚起台湾人民的“独立”意志,就可以实现自己当“真国家总统”的想法,不过说明了这些人对历史规律不了解。或者是故意而为——故意让台湾人民和台湾青年在沙滩上盖楼房,让台湾人民和台湾青年来当替外国人谋利益,替一小撮政客谋“功名”的炮灰罢了。

其实,“我是不是我的我”的疑问[ 据说,这是李登辉的一个自题。有人把其理解为“李登辉没有搞清自己是谁”。这个理解当然可以提出。但是,从深层考虑,这个问题也可以被写成“台湾(岛)是不是台湾(人)的台湾(岛)”。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反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台湾本省人的心理。对此,我们给予的绝不应该是嘲笑,而应该是解答。],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登辉等人对自己所构建的“逻辑”的心虚和迷茫。

既然有疑问,那么,为什么不搞清楚真实的答案呢?


九    “台独”认识论发生的客观历史原因

“我是不是我的我”的真实的答案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从认识论看“台独”,“台独”者为什么会有台独思想,又为什么会提出对自我身份的疑问呢?

我们说,“台独”思想的产生,不过是对陆台关系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客观变化的一种片面的认识的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其是近代以来陆台关系运动的一个必然的“副产品”。除去受日本、美国的“教育宣传”的主观“忽悠”外,就台湾岛人士来说,其产生的客观性在于:

第一,台湾岛在55年的时间里就与“陆岸”发生了两次国家归属“变更”和一次长达70年的一国两个政权的“对抗”[ 近代以来,台湾岛是世界上很少经历两次国家归属变动的岛屿之一。每次变动都必然地会割裂居民与其以往的历史、文化、政治、教育、甚至是亲友的联系。而且重要的是,每次“割裂”都会必然地由新的统治者来管理台湾岛人民。由此,为了抵抗这种“割裂”造成的否定和被管理,台湾人民自然会产生反割裂和反管理的意识,从而发展出自治或自我独立的要求(1895年台湾人士就提出以“独立”抵抗“归日”的护岛方案——国名叫“永清”)。而岛屿空间的封闭性,则很容易使岛屿居民形成自我封闭的地理“国土”认同。

与台湾岛在50年中发生两次国家归属变动的可以相比的地区有与德国相邻的法国东部大区阿尔萨斯-洛林(Alsace-Lorraine) 。1871年前,当地居民长期不断抵制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普法战争后于1871年割让给德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这块土地在48年后又割让给法国(48年2次变动国家归属)。1940年被德国夺回,1945年又割让给法国。为此,该地区的自治运动开始兴起,面对这个局面,法国修改了许多战前与当地自治要求相抵触的政策(被称为阿尔萨斯语的日耳曼方言仍为当地的通用语。学校里既教法语,也教德语。 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都是德国白酒的著名产地,故法国政府也许可当地生产的白酒都以德国命名方式命名)。由此,自治运动平息。](本文简称此为“2.5变抗”。2指两次国家归属“变更”,0.5指一国两个政权的“对抗”)。这个“2.5变抗”必然使台湾本土人产生“台湾归属由外国决定”的感性认识[ 此与日本人对待被吞并的朝鲜人民和遭受日本人建立的所谓“满洲国”统治的中国东北人民的遭遇性质是一样的。与台湾居民相比,金门岛居民就毫无这种国家归属变动引起的要自治或自我独立的意识——金门岛没有被割让过。],并很容易将这个感性认识固化(台独分子今天的“挟洋自重”的方法论即由此而来)[ 中国大陆至今没有能通过解放台湾或明确的政治方案宣示来帮助台湾人民正确的、理性的认识“2.5变抗”。特别是在1992年以后,缺乏解决两岸问题的明确政治方案是大陆方面的一个严重失误。这个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台独”发展的。]。而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近100年的外国人决定台湾岛归属,而不见100年的中华民族和外国人在决定台湾岛归属上的斗争,不见1000年的中华民族决定台湾岛的归属而已。

第二,这个“2.5变抗”对台湾人群每次都产生一定的利益和情感上的影响——1895年的“变更”使台湾人民沦为二等公民,遭受了严重的物质和精神伤害[ 《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到台湾,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激起了全体台湾人民的愤慨(清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7次致电清廷,坚决反对割台),台湾民众公推唐景崧为首,与刘永福一道率全岛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派人到北京请愿。同时,谋求保台的多种方案。其中之一为“独立成国”,对此清政府亦认可。1895年5月23日,台湾士绅丘逢甲等以全体居民的名义,发布了《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25日,台湾民主国在台北宣告正式成立,推唐景崧为总统。国号"永清",以蓝地黄虎图案为国旗。在台北设议院。当天,唐景崧致电清政府报告说:"台民闻割台后,冀有转机,未敢妄动。今已绝望,公议自立为民主之国,于(旧历)五月初二日齐集衙署,捧送印旗前来,印文曰:'台湾民主国总统之印',旗为蓝地黄虎,强臣暂留保民理事,臣坚辞不获。伏思倭人不日到台,台民必拒;若炮台仍用龙旗开仗,恐为倭人藉口,牵涉中国,不得已暂允视事,将旗发给各炮台暂换,印暂收存,专为交涉各国之用。一面布告各国,并商结外援,嗣后台湾总统均由民举,遵奉正朔,遥作屏藩。俟事稍定,臣能脱身即奔赴宫门,席藁请罪"。

唐景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后,一方面向列强发出呼吁,希望得到他们的承认,并以准备允许外国租借台湾矿山、土地等权利,换取列强对台湾的共同保护,来抵制日本占领;同时对台湾的防务进行重新部署。唐自率一部率新招募未经训练和阵战的广勇驻台北,总揽全台军政大权,并分兵把守各海口要隘。1895年5月29日,侵台日军在三貂角澳底登陆。虽然台湾义军英勇奋战,前后毙敌三万余人,但是敌我实力悬殊,又孤立无援。日军于1895年6月7日攻占台北。昙花一现的台湾民主国宣告败亡。

以上是台湾岛在被迫与同族祖国割开时,岛上同胞采取的目的是“拒日保台”的独立建国行为。这一点反映了农业国的远距陆岛关系在工业帝国主义时期发生的客观“变形”。]。1945年的光复和随后的“土地改革”也必然地会触动极少数在日占时期获利的亲日居民的利益。这样,摆脱“被变更”的命运,从而摆脱“被伤害”的威胁,就自然成为台湾岛上某些“本省人”的政治意识。

第三,1949年后,以台湾岛为“防守区域”的中国前政权与中国新政权的“对抗”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台湾岛居民“自我区域”和“拒绝大陆”的地理防务意识。再加上台湾人民在1945年遇到的中国前政权是一个反人民的专制政府,所以,台湾人民否定前政权的民主运动就必然发生。而又因为这个民主运动的胜利必然给予台湾反前政权的政治集团(民进党)以“国家化”的“执政”权力和利益。所以,这些政治集团就必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反抗专制”与“反抗中国(大陆)”相混淆,以维持其“国家化”权力与利益。由此,“挟民主而反大陆”也就成为这些集团拒绝中国新政权取消前政权的“本能”借口[ 我们承认台湾岛上发生的民主运动的进步性和历史价值。]。

“2.5变抗”是客观的,台湾“本省人”对此产生的感性认识也是客观的[ 只从台湾岛自身看待国家归属问题,从近代帝国主义对陆岛关系的暂时影响——暂时的“陆岛同族二国”这个违反陆岛国家关系规律的现象看问题,从而产生“台湾岛应归属自我”的“台独”意识。]。而面对这个客观感性认识(情绪)却可以有至少两种态度。

一种是故意抹杀台湾岛2次国家归属“变动”的性质,将观察坐标有意或无意地限定在“岛”而不将其扩大到“陆”上,进而将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台湾悲情”和“大陆悲情”分割开来,提出“台独是出路”,以误导台湾人民将缺乏归属感上升到分裂两岸的政治要求[ 在这个方面,法国的科西嘉岛“独立运动”、格陵兰岛的“独立运动”,乃至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大区的“自主独立”运动都有同样的表现。]。这是台独分子“挟群众而反合一”的错误态度,是违反陆岛国家认同客观规律的态度,因而是没有出路的态度。

另一种则是将“2.5变抗”放到更大的主体运动空间——中华民族(包括台湾人民)与世界工业化时空体系中观察,进而将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台湾悲情”和“大陆悲情”联系起来,引导台湾人民认识到——台湾岛国家归属的“变动”是中华民族在与帝国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发生的,从失败到胜利的陆岛领土关系表现;是中华民族从社会大对立向社会大团结的陆岛国家关系进步的表现;是国际社会的正义性战胜非正义性的中国陆岛关系表现[ 有人说,台湾岛从来没有以独立的国家在出现过,总是“外来政权”统治台湾。所以,台湾是“亚细亚孤儿”。这种论点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错?这是因为:

第一,这种论点完全抽掉了台湾岛的主要居民来源于大陆的历史事实;抽掉了台湾岛上发生的国家政权行为与大陆上发生的国家政权行为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权行为的事实。

第二,这个种论点完全抹杀了台湾岛上所发生的政权的历史正义性差别。将西方殖民主义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异族性与郑成功和中国民国政府的同族性行为相混淆,否定了在两岸同时发生的国家政权行为从来不是(象西方殖民者的统治)为了对台湾岛人民进行超级掠夺而发生的行为的事实。

综上,台湾岛从来不是什么“亚细亚孤儿”,而是中华民族的亲儿。其被日本的劫掠,与香港、九龙、澳门、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旧称)、旅大(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威海卫(今山东省威海市)被其它帝国主义列的劫掠一样,都是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儿女的劫掠。其与中国人民被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屈辱和悲惨遭遇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不但被国际社会所公认,而且被国际社会所做出的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决定所确立。];从而认识到两岸的新国家认同将使两岸人民在现代世界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更伟大的尊严;认识到“我是我的我,我也是中华民族的我”——“我是台湾的我,我也是中华民族的我”——我是台湾人,我也是中国人。

我们相信,持前一种态度的人会愈来愈少,持后一种态度的人们会愈来愈多。这个趋势是由陆岛关系客观规律和台湾陆岛特殊性决定的,是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两岸共同认同,是可以避免两岸炮火连天、生灵涂炭的大悲剧的正确的态度。

客观规律是不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


十   两岸人民达成新国家认同的必然性

懂得了陆岛国家认同一般规律,知道了“台独”的认识论错误,这就具备了正确认识两岸国家认同趋势的基础。两岸国家认同的趋势就是两岸在实现共同发展,满足两岸人民政治经济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国家认同。

两岸人民在当前达成新国家认同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随着中国大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美帝国主义对台湾岛“引力”的相对下降,海峡间的农业陆岛国家关系向工业陆岛国家关系的过渡期已经结束。两岸工业陆岛国家关系的建立——一族一国将空前地有利于两岸人民的福祉增加,减少由于两岸对立而对外国人付出的经济和政治的代价。而由霸权本性决定,帝国主义必然会千方百计地破坏两岸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国家认同,并不惜挑起两岸的军事冲突,甚至直接在台海发动军事挑衅。对此,为了实现两岸永久和平,结束内战关系,杜绝帝国主义的军事挑衅机会,两岸人民必须构建起新的国家认同。

从台湾内部政治社会矛盾运动看,2020年前后,以蔡英文第二次当选和国民党开始放弃“一个中国”的“党魂”为标志,台湾的政治已经进入了正式放弃“民国”——放弃中国前政权的“民国认同”,转而开始寻找新国家认同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台湾政治集团必须对是否“兑现谎言”做出抉择。这里的“兑现谎言”是指:由于李登辉等台独分子自1990年代,开始用“文化台独”培养出的所谓“天然独”群体已经成为台湾选民的重要部分,所以,在他们参与台湾的政治选择之后,其必然会面临:是按照被灌输的、并不具有民族真实性、领土真实性和国际认可真实性的“台独谎言”向前走一步,谋求谎言的兑现?还是幡然醒悟,反戈一击,寻求真正具有民族性、领土性、国家历史正义性和国际认可性的新国家认同?

显然,面对新群体的政治要求,如果向“兑现谎言”走,那就是战争。台独分子必会在中国大陆维护国家历史正义的钢铁长城面前碰的头破血流[ 台湾人民解决“出头天”的需要在客观上有两个大“引力定型”是不可超越的。一个是国际权力体系“引力”——全球(包括美国)公认中国新政权是享有台湾岛主权的唯一合法性政府。如以加入联合国为标志,中国新政权为此奋斗了22年,是在有约59个建交国家基础是实现的。到2019年9月,中国建交国家(地区)已经达到180个(据说在联合国已承认国家中,中国建交国家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全球第一)。另一个是中国政府的国家领土防务实力,特别是远距陆岛军事防务实力已经足以消灭任何国家对中国远距陆岛的侵占力。

台独分子的“出头天”能力有多大?这是世界历史客观条件决定的,不是喊口号决定的。以为,台湾人民的“出头天”会成了大陆人民的“丢头天”,怎么可能呢?],台独分子搬起的“台独石头”必会砸了他们自己的脚,“台独”骗局将彻底破产。如果不按“台独谎言”走,那么,台湾人民就要与大陆人民共同构建陆岛一族一国的国家认同,真正地“拼经济”、“拼廉洁”、“拼民主”,真心为台湾人民谋求真民族性、真国家性和真国际性权益。

表面来看,民进党似乎为台湾人民找到了一个“新国家认同”,即他们宣布将“民国台湾”作为所谓的“国家认同”。但是,实际上,大家(包括民进党)都知道,由于这个所谓以“台湾民族”为民族主体的“民国台湾”是无法与以中华民族为民族主体的“民国”在法理上脱钩,所以,其根本解决不了台湾人民所需要的在国际社会享有国家外交资格的问题。更无法解决与大陆的内战关系而与大陆建立所谓“边界”的问题。而没有族际传承性,没有领土的传承性,这个所谓的“民国台湾”又怎么获得国际政府体系的认可呢[ “台独”分子们正应了古人说的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成也台独败也台独”。]?

不管怎样设计新“台湾国”,“民国”的领土承继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实和法统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承认自己也是“民国”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尚可接之,并以和平待之;不承认自己是“民国”的人,那就请离开中国领土吧。

由此,即使是民进党,一到了“兑现谎言”的时候,也不能不承认必须设计不触动大陆底线的“国家认同”才可能解决法理的、国际的、边界的问题(而这一点在“台独”的现有定义基础上他们是做不到的,他们对此是心知肚明的)。

谎言就是谎言,即使是靠美国人大炮支持的,迟早也是要被揭穿的。由此,不如早些回归事实。

我们可以预言,不出10年,台湾各政治集团,都将面临一场远比今天“选举”要严肃和重大的“大选”。生?死?是个问题。

海峡对岸的大人物们,是该从陆岛国家认同规律和台湾岛国家认同特殊性出发,从两岸一族的历史事实和国家历史正义性出发来认识自己的身属,认识两岸国家认同实现的必然性了[ 其实,1980年代的奥运模式已经出现了“一国一区”。而且在台湾岛内,“区化”是一直被承认的。比如马英九时期,台湾以地区参加国际卫生组织会议。]。否则,只能象李某人那样被短暂的历史曲折所误惑,或是为私利而继续“台独”骗局,或是继续困坐已失去国家历史正义性的前政权,从而成为两岸实现新国家认同的绊脚石,而被历史潮流和两岸人民最终抛到太平洋里去。

这正是:一朝独误去 两岸共识来。

(2020.8.9)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